一九五0年
7月,解放后的第一届高农班35人毕业。
秋,南昌地委决定将樟树联中的农职部独立建校,命名为“樟树农业职业学校”。9月底调高安联中校长胡以群到地委接受新任务任校长。
12月,第一期南昌区农业技术改进研究班(农研班)开学,学员43人,学制一年,毕业后纳入国家分配。
一九五一年
增设五年一贯制,招收小学毕业生培养五年,使其达到高农水平。
农业部的一个工作组来校检查工作,对学校多种学制招生,培养农业技术干部的措施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
10月,农研班师生参加地区组织的土改队。
一九五二年
3月,农研班完成土改任务返校。秋,新学年开始,学校的业务领导由省农林厅接管,校名更改为“江西省樟树中等农业技术学校”。
9月,省人民政府任命王石民为校长,胡以群校长调樟树中学。
老教师姚光华创造“大众测量仪”,受到人民政府嘉奖并将这项新仪器投产推广。
一九五三年
秋季,解放后招收的第一个高农班毕业,毕业生16人。
一九五四年
4月,校名改为“江西省樟树农业学校”,隶属省农牧渔业厅,王富柏任校长
7月,陈永华当选为江西省首届人大代表。
一九五五年
1月,经清江县委批准,成立中共江西省樟树农业学校支部委员会,王富柏任党支部书记。
一九五六年
4月,改设中共江西省樟树农业学校总支部委员会,王富柏任党总支部书记。
一九五七年
2月,黄华珍老师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首届农业劳模大会。
4月,学生会宣传部在学校行政领导下出版刊物《樟农学生》第1期。
下半年,合作干校培训第一期学员320人。
一九五八年
8月,开办大专班。校名改为南昌地区农业专科学校,简称南昌农专。南昌农专、樟树农校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同年创办芗溪分校。
一九五九年
7月16日,成立党委科学领导小组,同时成立“宜春农学院科学工作委员会”。
夏,宜春地委决定将樟树农校、南昌农专、宜春专区合作干校合并,在樟树农校成立宜春农学院,樟树农校成为宜春农学院中技部。
年底,宜春农学院迁往宜春西桥肖家祠,中技部仍办农业中专,校名为“江西省宜春地区樟树农校”。
一九六0年
1月9日,中国共产党宜春农学院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委会。
4月,更名为“宜春农学院”,隶属宜春地区领导。
6月,成立中共江西省宜春专区樟树农业学校委员会,马朝驹任党委书记至1961年6月。
6月13日至8月15日,宜春农学院与樟农分家。
11月11日经中共宜春地委批准成立“宜春专区樟树农业学校校务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
一九六一年
7月,倪龄庆任党委书记。
8月,领导人事调动,成立党委,由倪龄庆任党委书记兼校长。
一九六二年
5月,农学院撤销改办地区农业干部学校。
8月,樟树农校停办。
9月,经地委批准,改设江西省宜春专区樟树良种示范繁殖场(简称宜春地区良种场)。
一九六三年
4月29日,县委同意倪龄庆任中共樟树良种繁殖场党总支部书记。
5月24日,宜春地委农村工作部根据省委指示,要求尽快恢复樟树农校。
6月21日,省农业厅批复复校后学校全称为“江西省樟树农业学校”。
8月3日,经省委批准,中共宜春地委组织部任命王富柏任樟树农校校长,免去其宜春农干校党委副书记兼校长职务。
11月22日,宜春地委组织部同意樟树农校成立支部,并委托清江县委领导和管理。
12月23日,中共清江县委组织部经请示上级同意成立中共樟树农校党支部委员会,王富柏任党支部书记。
一九六四年
1月7日,共青团宜春地委批复,同意成立共青团江西省樟树农业学校委员会,由县团委领导。
夏季,在樟树农校设立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樟树分校,性质仍属普通中专,从此二校一场并存。
一九六五年
年初,场校合并。
5月,宜春地区良种场撤销,人员仍归樟树农校,土地仍属农校实习农场。
一九六六年
5月,停止中专招生。
12月26日,樟农红司成立。
一九六七年
学校停止招生。
一九六八年
9月,成立樟树农业学校革命委员会,吴文炫任革委会主任。
10月,学校停办。学校所有党委成员及绝大部分教师、干部下放农村插队落户。学校停办后,仍保留了校名。
一九六九年
1月2日,恢复组织生活,成立江西省樟树农业学校临时党支部,吴文炫任临时党支部书记。
8月,萍乡师范、高安师范调入部分领导和教师,成立“宜春地区教育农业学校”,培训农村中学教师和农村基层干部,袁圣生任革命委员会主任。
8月,改设宜春专区教育农业学校党支部,袁圣生任党支部书记。
一九七一年
3月,教育学校分开,迁往宜春,仍改为地区农校,由地区农业局领导和管理,赵光辉任革委会主任。
3月,成立中共樟树农校党支部,赵光辉任党支部书记。
一九七二年
1971年10月5日至1972年1月31日,学校开办了宜春地区(八个县)旱粮作物学习班。
10月,《科技资料》创刊。
一九七三年
1972年11月5日至1973年1月15日,培训宜春地区基层植保员248名,培训水产技术员50名。
9月5日,成立中共宜春地区樟树农业学校委员会,李国军任党委书记。
一九七四年
3月至11月,培训宜春地区生产大队、生产队干部300名。
11月,成立樟树农校腐植酸厂筹建领导小组。
一九七五年
1974年11月至1975年1月,培训宜春地区公社农机管理人员110名。
1月8日至14日,举办腐植酸类肥料短训班。参加这次短训班学习的有六地一市63个县的464名同志。
6月,开始筹建腐植酸厂。
一九七六年
3月28日,学校成立中共腐植酸试验工厂支部。
3月29日,学校成立中共总务科支部委员会。
4月16日,成立樟树农校女工委员会。
一九七七年
11月17日,江西省革命委员会批复,决定将樟树农校收归省管并恢复校名“江西省樟树农业学校”。
12月,省农业厅从宜春专署收回樟树农校。李国军任校长。
|